“展能”社工指导孩子们制作扇子。

见习督导罗素娴在对社工进行督导。

任职见习社工督导两年,东莞女孩罗素娴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变化:从一开始的焦虑、迷茫,到现在的习惯、适应。2009年,东莞市财政出资,聘请了25名香港督导对东莞一线社工进行督导培训。然而,由于莞港两地的社会环境、体制等差异,香港督导的部分经验在东莞难免有时会水土不服。

时隔5年,东莞本土督导人才已达120名,见习督导也已上任整整两年。随着东莞本土督导人才的发展,香港督导逐渐退出,其数量已从最高峰时的28名减至18名。市社工协会有关负责人称,东莞社工督导本土化成效较明显,总体水平在内地城市中比较靠前。此外,东莞还计划明年初选拔出首批本土社工督导。

“香港经验”水土不服

2009年,东莞市财政出资,聘请了25名香港督导对东莞一线社工进行督导培训,每人年薪达约28万元。最高峰时,香港督导曾达28名。几年来,上千名社工在香港督导的督导培训下快速成长,东莞的社工工作也在稳步推进。然而,由于莞港两地的社会环境、体制等差异,香港督导的部分经验在东莞行不通。

2010年3月,罗素娴成为一名一线社工。她曾被派驻在市人民医院普济分院,当时罗素娴会给一些临终者做服务。在香港,让临终者直接谈自己的临终遗愿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但东莞的老年人群体对死亡非常忌讳,直接问老人临终遗愿根本行不通。香港督导建议社工们将服务对象从临终者转到其家属身上,并让他们对临终者换一种询问方式,比如“你有什么以前想做,但一直没做的事情?”而不是直接发问:“你的遗愿是什么?”

财政购买人数减至18人

社工督导的本土化势在必行。东莞选拔出的本土督导人才都有东莞的一线社工工作经验,对东莞的实际情况更了解,他们能给予一线社工更贴实际、更“接地气”的指导。

东莞本土督导的晋升路线为:一线社工-督导助理-见习督导-督导。2011年7月,东莞首次从一线社工中选拔出68名社工督导助理。2013年10月,东莞从68名督导助理中选拔出首批共34名见习督导。目前,东莞督导人才共达120名,其中督导助理40名,见习督导80名。

随着东莞社工督导本土化的推进,香港督导也在逐步“退出”。去年,东莞开始减少香港督导。至今,由市财政购买的香港督导人数已从最高峰时期的28名减至18名,即共有10名香港督导先后“退出”东莞。


明年初选拔首批本土督导

目前,对于东莞本土督导人才来说,见习督导已是最高职位。那么,东莞什么时候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本土社工督导?

“根据计划,明年初应该会选拔出首批本土社工督导。”东莞市社工协会秘书长王志伟透露,此前督导助理和见习督导的人数都有一定的比例规定,其中督导助理与一线社工的人数比例为1:12,见习督导与督导助理的人数比例为1:2。

“不过,根据我们的初步设计,首批本土社工督导的人数没有固定比例,数量也没确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见习督导个人能力而定,同时也宁缺毋滥。”王志伟称,届时,随着东莞社工人才队伍的扩容,也将会重新选拔一批督导助理和见习督导,用以“补位”。据统计,目前东莞全职在做社工服务的社工共达1100余名。

关注

东莞督导人才总体水平靠前

经过四年的发展,东莞目前的社工督导人才总体水平如何?“东莞本土社工督导人才一直在成长,现在基本上都可以履行相应的督导职责了。不过,跟香港比,还有差距,也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但跟周边城市、甚至内地其它城市相比,东莞本土督导人才处于中上水平。”市社工协会研究部主任刘旭波称。市社工协会秘书长王志伟认为,目前东莞本土督导人才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可以独当一面、独立开展督导工作了。“东莞有些社工机构还跟珠三角以外的社工机构结对,输出自己的专业服务经验,在当地也受到肯定。”

本土督导人才仍需经验

“香港督导的一线社工经验平均都有10年以上,东莞本土督导还需要继续积累一线工作经验。”刘旭波表示,因此东莞也明文规定,本土督导人才必须兼顾一线服务,甚至一线服务须成为他们的工作重点。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东莞本土督导助理从事一线服务的人均时间为4.39年,见习督导为5.68年。“四五年的一线服务经验根本称不上‘资深’,在香港,至少要10年、甚至20年才能称得上‘资深’。”王志伟称,由于东莞本土督导人才的一线服务经验仍欠缺,从而导致他们有时对自己做出的判断不是很自信,“在这方面也需要提升。”

香港督导全部退出仍无时间表

事实上,香港督导的逐渐退出跟东莞督导模式的改变也有关系。据了解,以前香港督导主要是对一线社工直接进行督导。去年以来,香港督导主要对接社工机构,对机构进行辅导,另外指导见习督导和督导助理,而一线社工主要由见习督导和督导助理指导。“这种督导模式也决定了对香港督导需要的人数减少了。”“香港督导是东莞社工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指导者。在东莞社工工作刚刚起步时,他们介入给予督导。现在见习督导慢慢成长起来了,香港督导的退出是理所当然的过程。”刘旭波称,但香港督导整体退出东莞,目前仍无时间表。

特写

见习督导这两年:从焦虑到适应

2010年3月,罗素娴成为东莞市展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一名一线社工。3年后,她成为东莞首批见习督导之一。香港督导李振贤给了她更多锻炼机会,自己则逐渐“抽身而出”。比如,在每次个案分享会之前,罗素娴要提前统筹思考,为什么要开展这类个案分享、让社工通过分享能学到什么;她和督导助理要提前搜集相关材料,做成课件。而此前,她只须跟大家分享自己服务的个案,或者坐在台下聆听其他社工的分享。

担任见习督导第一年里,罗素娴感觉压力很大,“有时为了思考一个问题,连续几天陷入困扰之中难以调适。”今年2月,罗素娴的工作岗位从医院变成了石龙一家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指导罗素娴的香港督导换成了陈宏远。罗素娴称,在担任见习督导这两年里,从两个香港督导身上学到了不同的东西。“李督导在实务细节方面非常严谨、认真,比如在个案分享会上,每个环节如何进行,每个时间段该怎么做,他的思路很严谨。”罗素娴说,而陈督导的指导主要是统筹发展、管理方面。“不管是哪个督导,都让我学习到:对社工服务要保持初心,回归服务对象本身来开展服务。”

经过两年的历练,罗素娴已从刚开始的焦虑到逐渐适应。不过她认为,由于“自己不太会说话”,对外资源链接能力、沟通能力等还有待提高。此外,由于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是作为一个项目运营,而此前她一直是岗位社工,没有项目运营经验。“以前主要跟进个案、开展小组活动,现在涉及到整个服务中心的日常运营,包括人员调配、财务管理等,还不算得心应手。”

现在能否独当一面?罗素娴称“不敢打包票”。“现在还有香港督导,我们面对困难也多一份支持,多一份力量。”

引用链接:http://www.dgznsw.com/news/?id=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