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家门口老年大学”是养老服务的精准供给,近日,超朗村的老年学习站因条件成熟,升格为全市老年大学首个村级分教点,一起跟着记者去了解一下。

走进东莞市老年大学茶山分校超朗村分教点,社工与长者正在进行小游戏,让长者先“动起来”,这是每天下午3点钟后都会准时进行的“活动”。根据每天的“课程”安排,老人们会进行手工制作、唱歌跳舞、应节食物制作等系列活动。

超朗村社工杨晓雯:“在老年大学开办之前,超朗村委会一直都对我们村的老年人都比较关爱,根据我们社工前期的需求调查发现,超朗村老年人对健康养生、康娱文化有一定的需求,我们也有社综3栋楼、村史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居家养老服务点、社区医生这些硬性资源,比如在一些节日,我们会举办一些煮糖水、煮饺子活动。”

有了省市镇多级提供老年大学办学的指导,超朗村按照红色课堂、长青课堂,四季课堂和一线课堂“开课”,活动逐渐多样化,让长者“乐不思蜀”。

超朗村社工杨晓雯:“我们分别有4个课堂,分别是红色课堂、长青课堂、四季课堂和一线课堂。红色课堂是通过唱红歌和参观镇内红色阵地,让老年人重温当年的革命历史和先辈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常青课堂是充分运用现有的社区资源,开展血压测量以及文娱活动课堂,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四季课堂是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在一年四季的节日中组织老年人在中秋节做灯笼、做月饼,还有端午包粽子等,在为老年人送上节日祝福的同时,引导鼓励和老年人传承优秀文化;一线课堂是组织老年人到各分教点,比如茶山圩老年人大学还有寒溪水村等,进行交流参观和学习。 ”

超朗村长者邓月妍:“我觉得大家一起很高兴,有老有少欢聚一堂,有很多活动,有教我们老人家跳舞,有时候制作美食给我们吃,真的是很无微不至地关怀我们老人,对老人嘘寒问暖,在生活中的关怀也无微不至,有时候下雨会帮我们撑伞回家,大风天冷的时候叮嘱我们要穿暖和,社工真的做得很好,做到十全十美。”

超朗村长者朱谢亮:“我们参加这个很好,大家可以聚在一起高高兴兴的,第二个就是我们老人家能动手做这些手工非常开心,活动有很多个,样样我都喜欢,跳舞我也喜欢,唱歌我也感兴趣。”

在四类课堂的“指定动作”上,超朗村还依据本村拥有牛过蓢古村和松糕制作传统的特色,开辟了“长者培养项目”,让有余力的长者当起了“讲解员”、“传承者”。

超朗村社工杨晓雯:“以前我们的长者来到我们这边,多数都是以打麻将还有其他康娱为主的,但是他们现在来到参加我们的活动之后,都是多数以传承文化或者去服务其他长者为主要的。我们也有通过开展牛过蓢项目,动员和培养一批有能力的老年人参与研学,邀请大概五六十岁一批有能力、口才比较好的一些阿姨还有老人家过去作为讲解员。让当地的一些阿姨学会做松糕之后,带领一些小朋友过来教他们做松糕、做他们当地的导游之类的这些东西。目前大概有一位是松糕阿姨,还有一些松糕阿叔,还有一些讲解的志愿者。”

除了在本村的站点开展活动之外,超朗村还考虑到长者的实际出行能力和所需服务要求,提供多样的上门服务。

超朗村社工杨晓雯:“只有一少部分的人才能够到我们这边来参加活动,原因是因为我们超朗村有8个村小组,比较大,所以其他村小组的老年人比较难来我们这里参加活动。我们社工会保证一个月有1~2次的活动到他们的村小组驻点来开展,有时候有些甚至不方便出门的,我们会上门跟他们单独开展活动的。”

据统计,超朗村作为全市老年大学首个村级分教点,今年有300多位长者参与课堂,累计共有3800多人次参与活动,真正建立起“家门口的老年大学”,满足了老年人再学习的心愿,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提升了老年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绽放“最美夕阳红” 。

除了超朗,东莞市老年大学茶山分校还有茶山圩社区的中心校区和16个学习站,深入实施教学资源整合、“桑榆”精品课创建、“流动红凳子”品牌建设“三大工程”,形成横向扩大课程主题覆盖面、纵向丰富专业深度内涵的特色课程体系。

记者:李绰芝 陈嘉豪

来源:茶山发布

引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