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将社会工作理念应用于殡仪服务领域,引入专业社工参与殡仪服务,提升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里疏导等专业服务,提升精细化、专业化服务水平。20114月,创建了“哀伤辅导热线”、“生命热线”、“哀伤辅导资源共享群”等项目,为治丧群体提供陪同服务,累计共接待咨询13156个,建立个案71个(治丧群体个案55个,员工个案16个)、开展主题活动121场,宣传活动112次,举办志愿者“哀伤体验之旅”项目30期,建立殡葬工人增能小组3个,对提高殡葬服务水平、推动人文殡葬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注重政策引领,提升社工效应。2009年5月,我市正式出台了《中共东莞市委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和7个配套文件,并印发了试点实施方案,形成了1+8的东莞市社会工作制度体系,为加快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指导和坚实的制度保障,并明确将殡仪服务社工购买经费全部纳入市财政预算范围东莞市民政局多次组织专家以及业内权威人士对在市殡仪馆设置社工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并发布了《东莞市殡仪馆社会工作介入服务发展计划》,明确殡仪社工服务内容、服务要求,主体责任等。东莞市殡仪馆专门成立社会工作领导工作小组,统筹协调,强化宣传,提高干部职工和办事群众对社会工作的知晓度和认同度,设立心理咨询站、社工信箱等,建立起求诉、求助的绿色通道,搭建了良好的工作平台。


二、注重需求导向,夯实服务基础。东莞市在社工介入殡仪服务中,突出需求导向,调动内部资源。丧属到殡仪馆办理火化往往只是一次性的,殡仪社工能在即时咨询中跟进服务对象并发展成个案的比例很低,在馆内做哀伤辅导一定程度上受到客观条件限制。东莞市根据实际情况和服务对象需求,先后开通 “哀伤辅导体验”,“热线电话”等项目,有效地整合了在不同服务岗位上的社工资源,让更多群众得到哀伤辅导服务支持。社工重点跟进个案主要集中关注非正常死亡异地务工人员的丧属,以疏导情绪和协助处理亲人的“身后事”为切入,为有需要的丧属提供哀伤辅导、情绪疏导、政策咨询、临时救助、个案管理和“生命热线”等服务,协助丧属正确面对伤痛,顺利过渡悲伤情绪,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并为经济上有困难的群众,提供援助申请。此外,在家属休息区设置寄语墙和天堂信箱,丧属可将对逝者的哀思、怀念写在卡片上,挂在寄语墙上或放入天堂信箱。与此同时,重视殡仪馆内部资源开发和调配,对员工进行增能培训,组织有兴趣的员工建立志愿者讲师团小组,以点带面推动整个社工服务与殡仪馆业务流程相互融合发展。同时,社工还通过小组、活动、联谊等方式建立员工间的友好关系,为员工提供团队心理支撑力量,协助员工掌握人际交往技巧,提升社交能力,使之更好地融入其家庭及社会生活。通过组织心理咨询、相互支持小组、茶话会等丰富员工日常生活。帮助员工建立正面积极的职业认同感,协助其正确面对及处理心理情绪困扰,预防负面情绪对员工心理产生消极影响。


三、注重服务参与,推动志愿服务。东莞市殡仪馆积极倡导“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社工服务理念,积极发挥馆内外志愿者的模范作用,开展各种特色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活动。一方面,优化载体形式,在馆内各个点统一设置志愿服务标识,公开服务内容、服务时间和服务电话。在人员配置上,以各岗位点工作人员为主体,党员、团员青年广泛参与,组建志愿服务队,采取常态服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另一方面,完善服务体系。社工通过打造“哀伤辅导体验”项目,组织志愿者在清明、重阳期间开展志愿者服务,利用“哀伤体验之旅”平台,开展生命教育,从社会层面推动哀伤辅导社区化、广泛化应用,该项目的直接受益人群有1160人。社工介入服务至今,已经组建了一支百余人的志愿服务队伍,逢清明、重阳两个节日,招募组织志愿者前往市殡仪馆开展志愿者服务,同时与东城、南城志愿者服务队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社工利用社会力量组建了生命教育讲师团,通过招募员工志愿者,建立一支稳定的志愿者服务讲师团,以殡葬服务为切入点,向丧属、老年人和社会大众宣传殡葬服务,增强其对生命的了解,重建家属生活信心。

引用链接: